找到相关内容4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读六祖“法宝坛经”

    修行自身等佛。善  知识,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  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善知识,摩  174页  诃般若波罗蜜,最尊最上最第一,无住无去亦无来,三世诸  佛从中出。当用大智慧,打破五蕴烦恼尘劳,如此修行定成  佛道。……悟此法者,是无念、无?、无著,不起诳妄。  用自真如性,以智慧观照,于一切法不取不舍是见性成佛  道。”  禅宗在四祖道信以楞伽印心,道...

    乃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0964274.html
  •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--读《坛经》心得

    般若绝,一念智般若生"。这里"迷"、"愚"是特指著境,"悟"、"智"是特指离境,因此又说"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"。并告诫大众:"自性中起一念恶,灭万劫善因。自性中起一念善,得恒沙恶尽"。"..."。告人"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","当知愚人智人,佛性本无差别,只缘迷悟不同"。"自性迷是众生,自性觉是佛",只要"一念悟时,众生是佛"。直到临终还是谆谆嘱咐:"我心自有佛,自佛是真佛。自若无...

    石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3766020.html
  • 禅宗的“不道之道”与“无修之修”

    上心不染”,是“于诸法上念念不住”。此是无住,亦即是“于相而离相”,亦即是“无相”。所以《坛经》所说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,实只是“无念”。“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(《坛经》...,顿渐皆立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。何名无相 ?无相者,于相而离相;无念者,于念而无念;无住者,为人本性,念念不住。念,念(今)念,后念,念念相续,无有断绝。若一念断绝,法身是离色身。念念时中...

    冯友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4771051.html
  • 索达吉堪布:闲谈问答录

    深重,所制戒条也相当多。尽管我们藏地没有比丘尼戒的传承,但沙弥尼戒的戒条也很细微,末法时代真正能守的又有几个?”上师当时的密意不知如何,但原话是这样说的。  问:《六祖坛经》中说“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”,对此应该如何理解?  答:无垢光尊者在《上师心滴.正行光明藏讲义》中也有相似的教言:念还没有认识时,是烦恼的本体,后念通过上师的加持、直指以及自己的观心,在前念灭尽的当下认识烦恼的本性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密宗|索达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0006541965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现代意义

    显示般若的功用。祖曰: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,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(6)从第一义上来看,凡夫与佛,烦恼与菩提,的确没有什么差别。可是凡夫...rdquo;。何为无住?《坛经》释曰:“念念之中不思念,若念今念后念,念念相续不断,名为系缚于诸法上,若念不住无缚,此是以无住为本。”心住于境,则是心为境所缚,倘不住于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金刚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2335125667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5)

    二者看作象东山和西山一样的别别无关,这样妄执心外有佛、烦恼外有菩提、分别心外有无分别智,都成了戏论,都是二取的迷乱法。《坛经》云:“善知识,凡夫佛,烦恼菩提,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所以必须明白:不是在有法之外另寻一种法性,而是要在这个二取显现的妄心上了认他的法性。虽然妄心的面目,从名言角度或者观待凡夫来讲有迷乱的显现,但通过胜义理论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2590932433.html
  • 不二法门

    生灭,如水常流通,名为彼岸。故号‘波罗蜜,’实则‘到彼岸。’  一念悟,凡夫是佛;一念迷,佛是众生。念迷失凡夫;后念悟时是佛。念著境烦恼;后念离境菩提。‘摩诃般若波罗蜜,’最尊最上最第一,...合理还归一。  烦恼暗宅中,常须生慧日。  邪来烦恼至,正来烦恼除。  邪正俱不用,清净至无余。  菩提本自性,起心是妄。  净心在妄中,但正无三障。  世人若修道,一切尽不妨。  常见自己过,与道...

    罗行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840458.html
  • 铃木大拙著:禅学随笔(一)

    之时,有妄有非。念念若行,是名真性。悟此法者,是般若法。修此行者,是般若行。不修凡。一念修行,自身等佛。   善知识,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。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...utpala)奉于佛陀,俯身在地,求佛说法以惠有情众生。佛陀升座拈花示于诸佛人天之前;无有应者;唯大迦叶尊者,破颜微笑。于此,佛陀对众曰:“我有得见妙法之眼,是涅槃,是心,是实有与非实有...

    铃木大拙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1942830.html
  • 李志夫著:中国禅宗理事观(1)

    有生灭,故名之为岸;离境无生灭故名彼岸。烦恼菩提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  第三、疑问品:本在答韦刺史叩问初祖若梁武帝造寺度僧,布施持斋“实无功德”之说。祖曰:“造寺、持斋名为求福,不可将...烦恼而不乱…名之曰道。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,将灭止生,以生显灭,灭称不灭,生说不生。我说不生不灭者,本自不生,今亦不灭。不同外道”。外道是相对地生灭;六祖则说本不生灭。  第十、付嘱品:祖示寂对十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548792.html
  • 慧能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

    不生不灭,这就是彼岸了。彼岸佛境,三世诸佛从中出。人有自性般若,故“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”,见性成佛。应当注意,上述“念念”并非一义,而是就念和后念而言的。故“念迷凡夫,后念悟佛,念著境烦恼,后念离境菩提。”念后念同为念,一念之差定僧、俗。禅宗讲顿悟,其奥妙就在这里。  本性是佛,而性与身俱,为何才能见性成佛道呢?这里有一个色身和法身问题。色身有情有欲,法身无欲无情。法身在色身中...

    田昌五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848908.html